觀自在
經道

作者:林佩莉院士 20230625

說到『觀』卦 – 即大『艮』!!! 兩卦一起參!!! 

所有世界上的發生只跟自己有關,不干別人的事,經歷了自己的憂患九卦,對於『觀』卦有更深一層的體悟。佛說世間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只因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病,所以才有八萬四千種對治眾生病的藥方,當然八萬四千只是個數字比喻,否則佛陀也不用在涅槃前又說:我沒有說任何一法,若有人說我有說一法,就是謗佛! 

  • 有一位大師曾說:佛說一切法,爲治一切心;若無一切心,何需一切法? 

所有世間法都是方便法,方便說,過了就破了!若是我們能深入紅塵所有的體驗與經歷,沒有分別心,就不起煩惱,也就不會去抗拒,那麼煩惱即菩提,就是“中正以觀天下”!因為所有的兩極苦與樂、酸與甜、生與死..... 都是種執著的認為,去掉了“認為”這種二分法『分別心』就是中正之道,『觀』講白話一點就是靜心觀照,當下覺知。 

很諷刺的是:自然天地山水植物礦物都能做到『觀』,可偏偏萬物之靈的我們卻難做到『觀』,就人最自尋煩惱了!沒聽說花草樹木石頭會自尋煩惱的!難怪我們要多跟大自然學習。我很喜歡『觀』卦【彖傳】: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 

【心經】很多人會背,“觀自在”也很多人都知道,但“觀自在”可沒那麼簡單,必須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若沒有這個功夫就不要妄語說能照見五蘊皆空,因為體會不夠!而『觀』卦的【彖傳】這句“順而巽”也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!講得淺顯一點,若要愛就好好的愛一場,不管酸甜苦辣鹹都好好的給它嚐一嚐,悲傷時就深深的進入悲傷中,不要抗拒!煩惱時就細細的進入那煩惱的深淵,陪伴著煩惱!苦難時就享受著苦難!歡笑時也痛痛快快的歡笑一番!甜蜜時就狠狠的給它甜蜜吧!總之要盡性盡情,吉凶與民同患,否則就不叫『行深』了! 

哪裡都不用去,你就是當下的你,任何感受都是你,還要去哪裡呢?哪裡也不是啊!接受了就是『觀』!觀世音菩薩不就是聞聲救苦嗎?因為祂全然的了解!也全然的體驗過!全然的了解才能全然的進與退!凡事若都能『到底』,我想人生應該是很精采也很爽快的!不過“到底”有沒有真正的“底”呢?還沒有人真正破過底吧?也沒人見過“底”吧?因為“無漏”嘛!這是個『既濟』與『未濟』的無涯世間,無有窮盡!

 說到『到底』這件事,你通常都還留一手呢?還是很多事你都不敢『到底』,果真能『到底』再上來,那麼人生的境界也不一樣了!“順”著人間百味,且“深入” 〔巽〕百味,就是『順而巽』了!你願意『到底』了嗎?果真能『順而巽』,即『觀自在』了!

 『觀』卦要我們『觀我生』、『觀其生』,別人永遠是我們的一面鏡子,觀看外面的人,就知道自己怎麼了!看看自己,就知道外面的狀況環境了!世界上嚴格說來沒有什麼所謂的朋友或敵人,全是我們的老師。

 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,道理簡單,是人想難了!想複雜了!也不要將“佛”與“菩薩”想得遙不可及,佛陀也曾經生活在這地球上,與我們一樣,成道前也對自己有很多迷惑的地方,譬如他還是王子時,出東、南、西、北城門,碰到老人、病人、死人和沙門,心中也產生了種種疑惑,後來出家學道,也曾經跟過苦行或外道的師父,但不管是那種師父或修行法門,對於佛陀來說都是逆增上緣的,因為沒有那些極端的修行,就無法悟出“中道”,就無法“觀”了!

 地球的人類從來沒有重複過,所以不要執著別人是如何證得的,有人說悟道一定得禪修或打坐,可我曾看過“說話”說到開悟的,能說話說到“靜心”的狀態你能想像嗎?所以“靜心”不是真的“靜”止不動,我們來研究研究一下『艮』卦的智慧吧!『觀』卦其實就是個大『艮』,我們都知道『艮』卦的卦意就是 ~ 【彖傳】曰:艮,止也,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【大象傳】曰:兼山,艮,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

 所以『艮』卦已說的好清楚了! 

佛陀夜睹流星劃過而開悟!有人是聽到碗破的聲音突然開悟的!有人跌一跤就開悟了!有人坐捷運時突然開悟!有人沒任何理由,睡覺睡到被大雨聲吵醒而突然開悟!有人笑到開悟或哭到開悟!所以不要去追求所謂的“開悟”,否則你去隨便問一棵植物,祂一定會笑著說:我現在就已經是開悟的狀態呀!你想太多了吧?放鬆就好了! 

『艮』卦卦辭曰:艮其背,不獲其身;行其庭,不見其人。无咎。『紅樓夢』的書引裡有句話:“風月寶鑑,宜照反面”,果能照反面,就能找出那個“妄”了,“艮其背”不就是要我們照見反面嗎?“行其庭,不見其人”不就是自由自在?否則總覺得有人擋在面前礙手礙腳的,其實那個礙手礙腳的根本不是別人,是自己啦!

『觀』是大艮,是大大的在,無處不在,這種“在”是無法被撼動的,因為誰能撼動『無』或『空』?老子說: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﹖“身”就是我們的執著,因為執著有“身”,所以在乎愛恨悔譽,活在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中,反而喪失了自己。不過說也好笑!身子本來已經是自己的,可我們卻常常將身子交給別人,老愛尋求別人的認同或不認同,讓他在外面到處去流浪,真的很矛盾!

 老子也說『寵辱若驚』,警惕我們不要去追求恩寵,追求恩寵的言下之意不就表示自己是屈辱的,是低下的?將恩寵交給別人來決定,這是自取屈辱的開始,有一天當失去恩寵時你就會恨,或者是報復,因為那是別人給的,別人隨時可以收回。